急性骨髓炎一般是血源性传播感染、创伤后感染、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医源性感染以及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急骤,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健康威胁。
急性骨髓炎怎么导致的呢
1、血源性传播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疖、痈、上呼吸道感染等,细菌可经血液循环传播至骨骼。当儿童或青少年患有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时,身体抵抗力减弱,血液中的细菌容易在骨骼部位定植、繁殖,进而引发急性骨髓炎。
2、创伤后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手术后,如果伤口清创不彻底、消毒不严或术后护理不当,外界的细菌可直接侵入骨组织,引起急性骨髓炎。此外,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创伤,也可能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3、邻近组织感染蔓延
邻近骨骼的软组织感染,如脓性指头炎、蜂窝织炎等,如果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骨骼,引发骨髓炎。
4、医源性感染
在进行骨骼穿刺、活检、介入治疗等操作时,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规范,细菌可直接带入骨骼内,引起感染。此外,长期留置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等,也可能导致细菌经血行播散至骨骼,引发急性骨髓炎。
5、免疫功能缺陷
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严重受损,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急性骨髓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少量的细菌入侵,也可能导致严重的骨髓炎病变。
骨折后多久感染骨髓炎
骨折后并不一定100%感染骨髓炎,一般骨折,在通过积极的治疗或手术后,抵抗力高的患者,一般不会发生骨髓炎。但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感染骨髓炎,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所以感染情况也不同,感染时间并不能完全确定。
1、急性骨髓炎:会使患者出现高热,伴有局部疼痛,若不及时治疗,会有溃破、流脓的现象,从而会引起有死骨、空洞形成,重症患者会危及生命,若出现以上情况,请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严重者可进行钻孔引流术等手术治疗;
2、慢性的骨髓炎:是因为急性骨髓炎没及时治疗,而形成死骨,骨骼内部形成空洞,可见皮肤表面有溃破、流脓的症状,局部表面组织可能没有明显的红肿、疼痛的症状,慢性骨髓炎一般白细胞不会有明显增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会有增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林可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