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破坏的骨头一般是不能够长出来的,不会有新的骨骼重新长出来,如果骨质损伤比较大的时候,一般是需要通过自体骨移植的方式来进行修补,需要做手术来进行治疗的骨髓炎,这种疾病只有在比较严重的时候才需要做手术。
得了骨髓炎骨头还长吗
骨髓炎通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属于一种骨骼破坏性炎症疾病,得了骨髓炎后一般骨头是不会再长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后续的抗感染治疗。
骨髓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细菌侵袭骨髓、骨皮质、骨膜等区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需要进行死骨切除术、截肢术等治疗,因为该类手术需要将坏死的骨头以及周围的组织一并切除,其伤口深度较大,通常治疗后骨头不会再生长出来,此时应该积极调整心态,配合医生进行后续的抗感染、血液循环再造治疗,对后续的正常生活有帮助。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营养补充,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牛肉等,可以促进病情恢复。
骨髓炎首选抗生素药物介绍
骨髓炎主要是病菌感染导致的骨髓炎症,可以选择抗生素类的药物治疗,抗生素选择要根据具体的致病菌进行分析,主要分为阳性菌和阴性菌两种。
如果是阳性菌导致的骨髓炎,一般可以选择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类的药物治疗,有一定抗菌消炎的效果。如果是由于阴性菌导致的骨髓炎,一般可以选择三代头孢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有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控制病情发展。
如果骨髓炎的情况比较严重单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完全恢复的效果。如果已经侵犯骨髓,出现局部明显的病灶,需要考虑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清除病灶,恢复局部的结构,控制病情的发展。在病情稳定之后再继续使用抗生素药物巩固治疗,后期如果产生功能方面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运动功能锻炼防止产生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否则容易直接影响日常的生活。
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注意定期复查,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平时在饮食方面,注意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的多补充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