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很多患者得了骨髓炎之后没有意识到该病的严重性,导致不去积极治疗,骨髓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造成很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患者需要及时检查并且治疗此病,那么得了骨髓炎怎么检查出来呢?
怎样检查骨髓炎最准确
1、血常规检查
骨髓炎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局部红肿等症状。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升高,则可能是骨髓炎。
2、血沉检查
骨髓炎患者的血沉检查结果如果高于正常值10-20mm/h,则可能是骨髓炎。
3、细菌培养检查
细菌培养检查主要是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进行检查,能够明确引起骨髓炎的病原体类型,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等,可以明确骨髓炎的具体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对于病情的进一步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5、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手术切开患处进行病变部位的组织取样,然后进行化验分析的一种检测方式。
骨髓炎会留下后遗症吗
骨髓炎它可以分为慢性骨髓炎,以及急性骨髓炎。如果是急性骨髓炎治疗比较彻底,通常来讲不会遗留后遗症。
如果是急性骨髓炎没有很好的处理,就会转化成慢性骨髓炎,它的后遗症就比较多,比如患者会出现局部的窦道形成,会出现皮肤的坏死,会出现死骨的排出。
患者的肢体会出现变形,有的会出现畸形的情况,患者轻微的外伤会导致病理性骨折,由于长期的窦道出现,脓液排出,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癌变的情况。同时患者抵抗力比较低下,有可能出现急性发作,这种情况患者可能要进行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