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怎么检查?如何诊断慢性骨髓炎

   2024-08-21 1660
核心提示:慢性骨髓炎怎么检查想要确诊是否出现慢性骨髓炎时,首先可进行体格检查;其次可进行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

慢性骨髓炎怎么检查

想要确诊是否出现慢性骨髓炎时,首先可进行体格检查;其次可进行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另外还需进行X线检查、CT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影像学检查。

细菌入侵伴随骨质破坏时,就会出现慢性骨髓炎,患处会有红肿热痛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关节强直,甚至癌变。所以怀疑出现慢性骨髓炎时,应尽快就医检查,确诊后积极治疗,那么慢性骨髓炎怎么检查呢?

一、体格检查

一般出现慢性骨髓炎时,局部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患肢还可能破溃、流脓。当疾病急性发作时,还会有明显的压痛症状。所以怀疑出现慢性骨髓炎时,首先可以查体,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能对疾病做出初步的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怀疑出现慢性骨髓炎时,还需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就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的判断。

2.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对患处进行骨穿刺,抽出脓液后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既可以确诊是否出现慢性骨髓炎,还可以明确治病的敏感性抗生素,治疗效果会更好。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患处进行X线检查,如果发现骨髓腔中有脓肿,骨质遭到破坏,并有游离的死骨等,就可以确诊疾病。

2.CT检查

如果X线检查无法准确判断疾病时,还可以对患处进行CT检查,这种检查可以清楚的看到骨髓腔的改变,并且还能明确周围软组织是否出现病变。既可以确诊疾病,还能明确病情的轻重。

3.放射性核素检查

在进行CT检查时,还需要联合放射性核素检查,当骨髓炎还处在早期时就可以明确的诊断。

如何诊断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1. 病情诊断:慢性骨髓炎通常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演变而来,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发作。患者常有急性骨髓炎病史,或长期慢性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和增生,有时可见死骨形成。

2. 病因分析:慢性骨髓炎的病因主要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炎症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此外,创伤、手术、肿瘤等也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的发生。

3. 治疗建议:治疗慢性骨髓炎需要彻底清创,清除死骨和炎性组织,同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需要进行骨折固定。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4. 生活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风险提示:慢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慢性骨髓炎,请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