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盘点直肠癌的诊断依据

2025-03-03 16:38360

直肠癌是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至齿状线的恶性肿瘤。它是我国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在大肠癌中60.75%发生在直肠,且80%的直肠癌指诊的方法可以触到。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与这些原因有关。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慢性炎症溃疡性直肠炎,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溃疡的反复修复,不典型增生癌变。国内资料显示不能得到临床控制的溃疡性直肠炎,20年的恶变率为50%。血吸虫性直肠炎,由于血吸虫卵在直肠黏膜上沉积,可能引发病变,已为国内学者所证实。

2、直肠腺瘤目前被公认的癌前病变为家族性腺瘤病和以绒毛腺瘤,国内文献报道,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如不有效的治疗,10 - 15 年后发生癌变。

3、遗传性因素近年的研究资料发现,直肠癌具有很强的遗传性。有家族性直肠癌发病史的其至亲和近亲发病机会明显增加。遗传性直肠癌占14%。基因改变的传递,可表现于肿瘤的家族性。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连续几代中发生直肠癌,(垂直遗传),男女遗传危险相等,发病年龄早,患者及其子女相关器官的肿瘤易感性提高,多原发癌多见。

4、饮食习惯长期食入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可使粪便中的3 -甲基胆蒽增多,此种物质为致癌物质,纤维食物摄入量的减少,易发生便秘,使高浓度的3 -甲基胆蒽与结、直肠黏膜接触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作用。

盘点直肠癌的诊断依据

一、直肠肛门指捡: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此方法简便易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还可应用免疫学方法以提高正确率。

2.血红蛋白检查:凡原因不明的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建议作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 面具有一定帮助。

三、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四、双重对比造影: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卒,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

五、CT诊断: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CT对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闭孔内肌、尾骨肌、梨状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术后3个月时可作盆腔CT检查,作为基础片,以便于随访时对照用。手术后2~3年内应每隔6~8个月作一次CT检查,或当CEA升高时复查CT。此外,CT对复发性直肠癌应用放疗可提供正确的定位,并确定适当的靶体积。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