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结肠癌常见五大检查介绍!附结肠癌的发病位置

2025-02-17 11:411100

结肠癌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数据显示,我国年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百分之4增幅不断攀升,中国已经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而结肠癌的预防、诊断、疗效评价等都离不开检查,那么结肠癌常见的检查有哪些?

结肠癌常见的检查有哪些

1、癌胚抗原(CEA)检查

CEA是一种消化道系统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可见于多种肿瘤中。因此,CEA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不适合作为结肠癌普查项目。但是,血清CEA水平在结肠癌中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并与分期明显相关,对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估计预后的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2、钡灌肠检查

作为结肠癌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钡灌肠检查主要用于显示腔内病变及纵向侵犯情况,还可观察病变区黏膜皱襞有无破坏及胃肠道的形态和动力学变化。由于钡灌肠检查价格低廉,至今仍是结肠癌检查的一个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诊断方法。

3、肠镜检查

对于临床疑有低位大肠癌的患者应首选采用直肠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这两种方法对距肛门25cm以内的低位大肠癌至少可发现百分之60的病变,而对于距肛门20cm以上的结肠癌,纤维结肠镜为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其不仅可确诊钡灌肠不能确定的病灶性质,还可发现钡灌肠所漏诊的小病灶。

4、CT检查

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主要优势在于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受侵、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脏器的转移等。近年来,随着CT成像技术的发展,CT对微小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增加,在结肠癌术前分期及术后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简便易行,能显示出结肠癌肠壁的各层结构,判断出肿瘤侵润的程度及淋巴结受累的情况,已成为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重要检查方法。

结肠癌的发病位置

1、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状: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适,如腹部隐痛、右侧腹饱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进食后症状常加重,有时伴有间歇性腹泻或便秘、易与右下腹常见的慢性阑尾炎、回盲部结核、回盲部节段性肠炎或淋巴肿瘤相混淆。结肠肝曲癌可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类似慢性胆囊炎。一般认为,右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上部;左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下部。如癌瘤穿透肠壁引起局部炎性粘连,或在慢性穿孔之后形成局部脓肿时,疼痛部位即为癌肿所在的部位。

2、腹部肿块:一般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早期有一定的活动度及轻压痛。升、降结肠癌如已穿透肠壁与周围脏器粘连,慢性穿孔形成脓肿或穿破邻近脏器形成内瘘时,肿块多固定不动,边缘不清楚,压痛明显。

3、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为癌肿坏死形成溃疡及继发感染的结果。因毒素刺激结肠产生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前可有腹部绞痛,便后缓解。如癌肿位置较低或位于直肠,可有肛门坠痛、排便不畅或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粪便常不成形,混有黏液、脓血,有时含血量较大常被误诊为痢疾、肠炎、痔出血等。

4、贫血及慢性毒素吸收症状:癌肿表面坏死形成溃疡可有持续性小量渗血,血与粪便混合不易引起病人注意。但可因慢性失血,毒素吸收及营养不良而出现贫血、消瘦、无力及体重减轻。晚期病人有水肿、肝大、腹水、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现象。如癌肿穿透胃、膀胱形成内瘘也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5、肠梗阻和肠穿孔:因肠腔内肿块填塞、肠管本身绞窄或肠腔外粘连、压迫所致。多表现为进展缓慢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的早期病人可有慢性腹痛伴腹胀、便秘,但仍能进食,食后症状较重。经泻药、洗肠、中药等治疗后症状多能缓解。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发作之后梗阻渐趋于完全性。有些病人以急性肠梗阻的形式出现,在老年人的急性结肠梗阻中约半数以上由结肠癌所引起。当结肠发生完全性梗阻时,因回盲瓣阻挡结肠内容物逆流至回肠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从盲肠至梗阻部位的结肠可以极度膨胀,肠腔内压不断增高,迅速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引起继发性腹膜炎,有些患者既往症状不典型,很难在术前明确诊断。位于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的癌肿在肠蠕动剧烈时可导致肠套叠。

结肠癌病人不一定具备上述典型症状,其临床表现与癌肿部位、病理类型及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以结肠脾曲为界可将结肠分为左、右两半部,两半部无论从胚胎起源、血液供应、解剖生理功能、肠内容物性状及常见癌肿类型均有所不同,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预后均有明显差异。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日本开发多发性骨髓瘤新型免疫疗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2015年报告过一种基于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免疫疗法,可追踪、杀死癌变B细胞,从而对多发性骨髓瘤起到治疗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这种方法有望成为治疗骨髓瘤的新型免疫疗法,他们将于2019年开始进行临床试验确认疗效和安全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癌症,日本大阪大学最新开发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新型免疫疗法。将其移植到实验鼠体内后,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免疫细胞不会伤害正常细胞,只会专门杀死骨髓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抗癌效果。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就将其

0评论2025-09-124

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有新靶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朱孝峰教授团队从细胞自噬机制角度,揭示了从CaMKII激活到Id蛋白的自噬性降解进而调控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神经母细胞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Id蛋白的降解促进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该团队研究发现,钙调蛋白激酶CaMKII可以直接磷酸化Beclin1的丝氨酸90位点,并促进后者发生K63型泛素化进而激活自噬,同时,CaMKII也可以磷酸化分化抑制蛋白Id1和Id2,磷酸化的Id蛋白进而与泛素连接酶TRAF6结合,促进Id蛋白的K63型泛素化,泛素化的

0评论2025-09-109

免疫疗法对一类常见白血病显疗效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人员在新一期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对24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了临床试验。在接受CAR-T疗法治疗4周后,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患者的淋巴结大小,发现其中有17人肿瘤缩小或消失。报告说,接受CAR-T疗法治疗期间,这些患者中有20人出现了副作用,绝大部分人的副作用都得到缓解,但有两人送入重症病房抢救,其中一人死亡。美国研究人员17日公布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基于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免疫疗法对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类白血病有明

0评论2025-09-0914

《肿瘤生物学》被 SCI 除名,曾撤稿 107 篇中国医学论文
7月18日,WebofScience引文数据库所有者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表示,科睿唯安期刊评审专家团队经过仔细评估,最终决定:《肿瘤生物学》由于不再满足WebofScience期刊收录的一贯而严格的标准,该刊自2017年7月起不再被WebofScience数据库旗下的SCI收录。据科睿唯安介绍,被WebofScience收录的期刊需要满足以下四项标准要求:1、出版规范包括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国际编辑惯例、英文文献编目信息、同行评议过程和出版伦理等。科睿唯安表示,对于已被Webof

0评论2025-09-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