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是生理和心理不断发育成熟的特殊时期,肿瘤本身及其治疗都有可能暂时甚至永久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肿瘤治疗所产生的渐进性损害更为持久和严重。因此,对于淋巴瘤患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反应,我们应及时进行干预,将治疗过程中对患儿最常见的急慢性损害降到最低。
(1) 焦虑干预
焦虑是肿瘤患儿最常见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在疼痛的治疗过程中,患儿往往会出现预期性焦虑,患儿会出现回避、哭闹、烦躁不安、愤怒、敌对等情绪,阻碍肿瘤的治疗。作为家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纠正患儿的焦虑情绪:
①我们应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儿进行安抚、引导和支持。此外,还可以采用游戏疗法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还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②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处于焦虑状态,就容易失控或过于敏感,这样孩子的焦虑症状就会大大加重。我们需要表现出一种控制感、冷静和镇定,并在孩子接受治疗时告诉他,虽然治疗是痛苦的,但他应该勇敢地面对。如果孩子坚持下来了,要为孩子的勇敢感到骄傲和自豪。
情绪想象也可以用来减轻孩子的焦虑。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最喜欢的英雄人物以及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并向孩子讲解他最崇拜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按照从最不可怕到最可怕的情景的顺序排列。在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英雄人物帮助孩子控制或掌握他所害怕的情绪。通过讲故事,孩子会把这些可怕的环境刺激与自信和自豪等积极情绪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对非理性恐惧(如害怕打针)最有效,而对由明显疼痛的治疗引起的恐惧则效果较差。
(4)如果患者焦虑严重或恐慌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焦虑药药物。
(2)抑郁干预
很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慢性或中度抑郁,并伴有焦虑。对此,我们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鼓励,这往往能控制抑郁情绪。如果患儿抑郁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逃避治疗甚至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或者患儿的抑郁情绪阻碍了治疗,则应使用抗抑郁药药物。如使用小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常可较好地控制抑郁。
(三)疼痛干预
疼痛是癌症患儿的主观感受,常因患儿的焦虑、抑郁而加重。无法控制的疼痛往往会加剧患儿的抑郁和焦虑。由于患儿对疼痛本身的描述不准确以及使用止痛药的影响,药物 的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时应格外谨慎并进行合理评估。因此,最好采用心理、行为、物理、药物 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当患儿出现疼痛时,我们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儿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当患儿出现谵妄状态时,我们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儿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4)谵妄状态干预
淋巴瘤患儿如果病变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出现谵妄症状。如果患儿出现谵妄,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要时可请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5)对不顺从行为的干预
不遵医嘱是儿童的一个严重心理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儿焦虑程度较高,不理解治疗的重要性,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难以忍受治疗方案。针对这种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在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恢复自控和自主意识。让孩子参与治疗决策,有助于提高遵从行为。此外,还可以在行为干预过程中使用正强化法。例如,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遵从行为时,家长可以对孩子做出和颜悦色的表情,并给予表扬和鼓励。鼓励可以是物质性的,奖励必须是孩子感兴趣和有价值的。如果使用代币或星星,则应让孩子明白,代币和星星可以作为奖励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正强化可以使患儿产生成功感,增强自制力和自信心,使患儿的治疗取得成功。
(6) 治疗过程中对副作用的心理反应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一些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和呕吐常常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情绪反应。这让患儿感到非常痛苦、失望和沮丧。对此,我们应及时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中,配合医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等,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