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能预防肝癌吗?

   2025-05-27 160
核心提示:自1984年7月开始,10年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在台湾地区开始实施,优先对那些母亲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新生儿接种疫苗。接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54%,低干未免疫组的10.0%,免疫保护率为75%:接受第4针加强免疫者,保护率可达81%,说明使用每针5微克的低剂量疫苗,经3~4年后可获预期免疫效应。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母亲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中,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对预防表面抗原的携带很有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非常有效,这已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各种年龄组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发病与密切相关。那么,接种乙型疫苗能否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呢?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非常有效,这已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各种年龄组都得到证实。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母亲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中,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对预防表面抗原的携带很有效。自1984年7月开始,10年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在台湾地区开始实施,优先对那些母亲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新生儿接种疫苗。为了预防水平传播,1986年方案扩大到所有新生儿,并在10年内逐步做到对所有易感染者给予接种。

1983年,江苏启东地区用乙肝疫苗预防肝炎,至1990年完成新生儿免疫接种计划。结果显示,5岁接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达83%,高于未免疫组的23%;接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54%,低干未免疫组的10.0%,免疫保护率为75%:接受第4针加强免疫者,保护率可达81%,说明使用每针5微克的低剂量疫苗,经3~4年后可获预期免疫效应。

国际抗癌联盟曾经预测,肝癌可能是第一个可用疫苗进行预防的人症。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以及一些国家性机构也都提倡肝炎高发国家实行新生儿预防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肝炎低发国家中的高危人群首位当属生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婴儿,也应预防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据统计,母亲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其婴儿约40%~60%感染乙肝病毒。此外,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或异性伴侣、吸毒者、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接触血液和血液制品者,因偶然机会做皮肤穿刺时接触了受的血液)等均应列为接种疫苗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肝癌通常是在20~50年后才发病的,这就意味着,使用乙肝疫苗预防肝癌,需经历几十年观察才能证实。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
  • 甘泉主任
    加关注0
  • 湖北省妇幼洪山院区成人重症医学科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