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侵入肝脏后大量复制,感染肝细胞,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形成局部炎症坏死,造成肝功损害。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更易发生肝硬化,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癌。有很多人会问,肝癌会传染给家人吗?我们来看下面的介绍。
肝癌会传染给家人吗
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
外医学家对肿瘤疗养院内的患者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伴有溃疡的癌症患者,与没有溃疡的癌症患者,长时间地相处在一起,在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互相传染。另一方面,经医生治疗的癌症患者数不胜数,而医生的癌症患病率并不比一般人为高。目前普遍存在的大量事实是,患癌的动物和健康的动物同住一室,并没有发现直接传染的例子。在医院里不同种类癌病人长期同居一室,多少年来,从未发现过互相传染。
肝癌患者可能发生自身的转移,肝癌在晚期不仅因为其本身已侵入正常的肝细胞,使得原有肝硬化的肝功能出现衰竭的现象,如黄疸、腹水以及肝性脑病变肝昏迷、的出现,甚至会出现某些致死的并发症,如果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引发肝衰竭而死亡。假若病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病毒的感染率并不会较其他病程的慢性肝炎高,然而此时,表面抗原的阳性出现率却较其他病程的肝病低。
肝癌有没有传染性,所以我们不能带有嫌恶的眼光来看待肺癌和任何一种癌症患者,肺癌患者自身也不要有心理负担,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一般来说治疗肺癌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化疗和中药治疗。
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癌:最常见一般占原发性肝癌的90%左右。癌细胞保留部分肝细胞的特征,不形成肝小叶。癌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核大而核仁明显,分化较好者可在胞浆中见到胆汁粒。汁粒。癌细胞常排列成巢状或索状,癌巢间有丰富血窦。可发生形态上的变异和脂肪变性等退行性变。1956年Edmondson-Steinei将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分为四级:Ⅰ级分化高,罕见Ⅱ、Ⅲ级分化中等,最常见;Ⅳ级分化低,少见。高分化肝癌与正常肝细胞或增生结节中肝细胞极相似,异型性逐步增加,常表现为胞浆减少,饮水比例增高。肝细胞癌多呈灰白色或黄色,因血供丰富质地较软,易发生破裂。
2、胆管细胞癌:较少见,一般占原发性肝癌的5%左右。胆管细胞癌可发生于任一肝叶。病理上可分多结节型、浸润型、弥漫型。切面呈灰白色,位于肝表面的可见脐凹。伴肝硬化的比例比肝细胞癌少。癌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胞浆透明。癌细胞排列成类似胆管的腺腔状,但腺腔内无胆汁而分泌黏液。癌细胞内不含胆色素,很少或根本不含糖原,癌细胞周围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这均与肝细胞癌不同。因为胆管细胞癌有较广泛的纤维化,故颜色灰白、质地坚韧,表面可因纤维收缩而出现凹陷,一般不发生出血和破裂。
3、混合型肝癌:少见。为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混杂类型,两者混杂分布,界限不清。
4、纤维板层型肝癌:纤维板层型肝癌是近年新认识的一种肝细胞癌的特殊组织学亚型,具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肝细胞癌的特点,如多见于青年,肿瘤常为单个,生长较慢,很少伴肝硬化,亦少见HBV感染,AFP多阴性,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普通肝癌为6个月,而纤维板层型肝癌可达32-68个月;切除后中位生存期前者为22个月,后者达50个月。为此在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时宜审慎。纤维板层型肝癌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为:①癌细胞浆中存有强嗜酸性颗粒;②在癌细胞巢间有大量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纤维基质。在西方国家中,纤维板层型肝癌在肝细胞癌中的比例较高,而肝癌高发的我国、日本、非洲南部则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