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所揭示 DNA 解旋酶基因 ERCC6L 为新肿瘤基因

   2025-01-02 700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课题组通过分析来自TCGA(TheCancerGenomeAtlas)数据库的12种肿瘤的转录组数据发现:ERCC6L基因在12种肿瘤中都非常一致地显著高表达。进一步分析ERCC6L敲降后的细胞转录组数据及验证实验发现:ERCC6L敲降可显著抑制RAB3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同时降低RAB31下游的MAPK途径的磷酸化水平和CDK2的蛋白表达。为了验证体外实验结果,课题组进行了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ERCC6L可于瘤细胞接种后的第七天就开始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研究人员首

肿瘤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异质性极高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快速发展的肿瘤大数据积累,为甄别新的肿瘤相关基因、深入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课题组通过分析来自TCGA(TheCancerGenomeAtlas)数据库的12种肿瘤的转录组数据发现:ERCC6L基因在12种肿瘤中都非常一致地显著高表达。该基因是一个新近发现的DNA解旋酶,与胚胎发育息息相关,然而与肿瘤的关系却从未见报道。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沉默ERCC6L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和肾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进一步分析ERCC6L敲降后的细胞转录组数据及验证实验发现:ERCC6L敲降可显著抑制RAB3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同时降低RAB31下游的MAPK途径的磷酸化水平和CDK2的蛋白表达。为了验证体外实验结果,课题组进行了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ERCC6L可于瘤细胞接种后的第七天就开始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不仅如此,ERCC6L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期高度相关,且ERCC6L高表达可预示肿瘤患者的低生存率,提示ERCC6L是肿瘤预后的良好标记物,同时也是肿瘤治疗和药物开发的一个潜在靶点。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Oncotarget杂志。课题组成员浦绍艳和博士研究生余琴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孔庆鹏和副研究员何永捍为文章的并列通讯作者。

该项目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等研究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ERCC6L,aDNAhelicase,isinvolvedincellproliferationandassociatedwithsurvivalandprogressinbreastandkidneycancers

相关会议推荐:第四届肿瘤基础和转化医学前沿国际研讨会4月21-23贵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