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乳腺癌吃什么好?乳腺癌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2024-12-23 650
核心提示:近些年来,乳腺癌的高发病率为女性朋友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对乳腺健康的关注,该疾病带来的危害甚大,我们要加强日常

近些年来,乳腺癌的高发病率为女性朋友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对乳腺健康的关注,该疾病带来的危害甚大,我们要加强日常的预防才行,那么,预防乳腺癌吃什么好呢?四大食物保护你的乳腺健康。

预防乳腺癌吃什么好

1、大豆:对女人而言,大豆是一种非常神奇的食物。天然大豆和用它制成的大豆制品中都含有异黄酮成分,异黄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雌激素,它能抑制人体内的酪蛋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此外,异黄酮还可以平衡女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保护乳腺健康,也能预防乳腺癌。

2、海带:早在中国古代的医书中,就记载了海带对女人的健康保护作用,说海带可以“软坚散结”,使人体全身气血通畅,能有效消除体内肿块。现代营养学研究也发现,海带中所含的热量较低,而胶质和矿物质含量较高,所以食用后易于消化吸收,还有抗老化的功效,而且完全不用担心吃了它会发胖。此外,海带中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碘,可以促使卵巢滤泡黄体化,从而平衡女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避免因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雌激素过剩,消除乳腺增生的隐患,有效预防乳腺癌。

3、鱼:根据英国女性健康专家的最新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吃鱼的女人比起不吃或很少吃鱼的女人,乳腺癌的发病率要低45%。健康专家说,这是因为鱼的脂肪中含有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成分,对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所以,建议你每周至少吃鱼2-3次。

4、蘑菇:专家建议女人每周都食用4-5次蘑菇以达到预防乳腺癌的功效。因为蘑菇是天然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和强有力的免疫系统调节器,它可以大大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尤其是蘑菇中含有的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和抑制作用,同时对正常细胞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乳腺癌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乳腺癌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体征、X线检查法、超声、热图像检查、近红外线扫描等。具体分析如下:

1、病史:肿块常是乳腺癌患者首发症状,需问明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及近期有否改变,是否疼,及疼痛的性质,乳头糜烂、溢液的时间与性质,腋窝有无肿块,是否合并妊娠及哺乳。月经史及家族史也很重要。

2、体征:首先由全面检查开始,注意胸、腹、盆腔的转移。乳腺的检查应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检查应有序、仔细。应先视诊,注意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外形有否异常,皮肤有无炎症样改变及橘皮样水肿。触诊用手指平触,乳房检查时,上臂伸过头部查乳腺内半,上臂垂下查乳腺外半,查到肿块时按三带区、四象限记录部位,同时对肿块的性质及活动度详加描述。压迫乳晕看有否溢液,有液体排出时应记录液体的性质。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应注意胸锁乳头肌起点深处之前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检查时应用手将患者上臂举起,用另一手按在腋窝处,再将上臂放下,用手托着患者肘部,检查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因有胸肌覆盖,难查出,但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时,触之饱满。

3、X线检查法: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cm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时,恶性可能性很大。

4、超声:超声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5、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快、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6、近红外线扫描: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y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性强,乳房血管造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
  • kuadu-y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