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多肽 / 硫化钼复合材料助力肝胆恶性肿瘤组织荧光标记

   2024-11-12 850
核心提示:基于这一关键医学问题,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相关研究团队合作,通过简易的超分子组装策略,构建了一种荧光多肽配体与二维硫化钼复合的探针材料,并应用这一探针复合材料的荧光“关开”性质揭示了CD47在肝癌和胆管癌细胞中过度表达。这一研究工作是由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团队的潘宇飞博士、董立巍教授等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禾院士团队的贺晓鹏副研究员、豆伟涛等通过紧密、跨学科的“医工结合”协作模式完成的,双方研究团队基于此项工作基础,将进一步利用简易、高效的分子探针

目前临床对于肝癌,尤其是胆管癌的诊断缺乏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使得肝胆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成为医学难题。CD47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并证明在多种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蛋白检测工具,CD47在肝癌与胆管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鲜见文献报道。基于这一关键医学问题,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相关研究团队合作,通过简易的超分子组装策略,构建了一种荧光多肽配体与二维硫化钼复合的探针材料,并应用这一探针复合材料的荧光“关开”性质揭示了CD47在肝癌和胆管癌细胞中过度表达。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还应用此类二维探针材料实现了对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与胆管癌的临床组织标记,并通过荧光有效区分了癌与癌旁组织。本研究为恶性肿瘤标志物的高效探测提供了新的分子探针工具,还为肝胆肿瘤揭示了一种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这一研究工作是由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团队的潘宇飞博士、董立巍教授等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禾院士团队的贺晓鹏副研究员、豆伟涛等通过紧密、跨学科的“医工结合”协作模式完成的,双方研究团队基于此项工作基础,将进一步利用简易、高效的分子探针技术,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检验模式鉴定得到潜在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标志物,并合作研发出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盒。

上述工作获得了田禾院士领衔的“分子探针识别肿瘤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项目资助。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604253/full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