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诊断方法有哪些?骨髓炎为什么血检查正常

   2024-10-08 2050
核心提示: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骨髓炎常见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有此疑问吧,我们要想早日发现病情,就

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骨髓炎常见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有此疑问吧,我们要想早日发现病情,就应该要知道如何检查出骨髓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慢性骨髓炎诊断标准吧。

慢性骨髓炎诊断方法有哪些

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2、X线检查:X线改变晚于临床,初期仅有软组织改变,发病2周后,病变部位有骨质改变:A骨质破坏:早期表现为局部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消失,病变迅速发展,骨破坏呈多发性虫蚀状改变,边缘模糊,骨皮质破坏,显示皮质连续中断或有不规则密度减化区。B骨膜反应:表现为分层状,花边状或不规则改变。C死骨形成:死骨密度增高,死骨周边为肉芽组织和脓液,构成环绕死骨的密度减低区,形成明显分界。D骨质增生:早期骨破坏的同时,常伴有新生骨的形成,以骨破坏区边缘增生明显。

3、CT检查: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4、活检: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这也是骨髓炎常见的检查方法。

骨髓炎为什么血检查正常

骨髓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结果可能呈现正常状态,这可能是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或转移性骨肿瘤等病因导致的,但炎症反应不明显。建议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培养以确定诊断。

1、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从受损的心脏瓣膜或其他心脏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并附着在瓣膜上繁殖所导致的。这会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结核病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包括骨骼。当结核病灶活动时,会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导致白细胞计数增加。对于结核病的治疗,患者需要接受足疗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大量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进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数量增多。巨球蛋白血症通常采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苯达莫司汀等。

4、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肿瘤细胞浸润骨髓腔,压迫骨髓造血微环境,影响正常的造血功能,从而出现贫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靶向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改善病情,比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

5、转移性骨肿瘤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其他部位的癌症细胞经淋巴道或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并形成继发性肿瘤。肿瘤组织会释放炎症因子,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活化,促进白细胞迁移至炎症区域,导致白细胞计数上升。针对原发病灶的治疗是解决转移性骨肿瘤的关键,例如肺癌引起的骨转移可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肿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
  • kuadu-y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文章大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c)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3006065号-2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