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骨骼系统引起的破坏性病变,典型症状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肿胀,可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骨结核是一种什么病
骨结核的根本原因是结核菌感染,但也属于继发性结核病。临床表现比较多,大部分患者的全身症状为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而局部症状常见为疼痛,呈明显的压痛,且还可引起神经放射性疼痛。若症状明显,也会发生功能障碍,并伴有肿胀,压之有波动感。
一旦确诊病情,患者需要规律、足量、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片、盐酸乙胺丁醇片等。但如果通过药物无法控制病情,则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术、脓肿切开排脓术、矫正畸形的截骨术等。且在恢复期还要进行康复训练,或者由专业医生采取按摩、针灸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
骨结核手术后关节肿大
骨结核手术后关节肿大可能是正常情况,也可能是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入侵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正常情况
骨结核手术后,如果局部静脉淋巴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现象。这是正常情况,患者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3个月左右,淋巴管恢复通畅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2、细菌感染
如果手术后不注意手术部位清洁卫生,可能会受到细菌入侵导致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现象。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手术部位清洁卫生,避免沾水。
3、结核分枝杆菌入侵
如果手术后不注意自身护理情况,可能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入侵,从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午后低热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手术部位血液循环不流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