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多是由于结核杆菌在骨质深处沉积繁殖,造成骨质破坏,甚至侵袭周围组织引起的相关症状,其早期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
骨结核初期症状有哪些
1、全身症状:骨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或肠道结核,患者早期常出现乏力、贫血、食欲不振、嗜睡、低热、消瘦、盗汗、精神状态差、咳嗽、偶有痰中带血等症状;
2、局部症状:主要出现受累部位的疼痛,初期可能不是很明显,一般为按压痛,患者常常需要保持特殊体位来缓解疼痛,尤其是儿童,可能出现夜间哭闹的现象。如果骨结核累及脊柱,早期可出现脊柱活动受限,脊柱叩击痛阳性。如果骨结核累及大关节,则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可触及局部肿块。如果早期骨结核合并细菌感染,也可表现为急性的局部红、肿、疼痛的情况。
骨结核的治疗是综合的治疗过程,包括基础治疗、加强营养、足量足疗程规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如果结核累及重要脏器或引起局部压迫,而导致功能障碍,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骨结核伤口不愈合怎么办
骨结核伤口不愈合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穿刺抽液等方式治疗,能促进愈合。
1、一般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要过度劳累,饮食方面需要吃一些种类丰富的高营养食物。
2、药物治疗:可以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注射液或盐酸乙胺丁醇片等药物治疗,具有抗结核效果,但是需要规律、足量用药,避免病情反复。
3、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通常需要采取脓肿切开排脓术、病灶清除术、关节成形术或脊柱内固定术等方式治疗。
4、中医治疗:可以遵从医生指导使用生甘草、龙骨、生川乌等药物治疗,具有补益气血和养阴清热的作用。
5、穿刺抽液:如果局部的脓肿比较多,通常需要采取穿刺抽液,可以帮助减轻局部胀痛。
患上骨结核之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医治,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严重,可能会导致活动受限和畸形。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定期去医院复查身体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