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骨髓组织炎症。以下是可能用于诊断骨髓炎的检查:
1.血液检查: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体内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指标。
2.骨髓穿刺:这是最常见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可以直接获取骨髓组织样本进行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骨髓炎。
3.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可用于显示异常的骨骼结构和软组织病变。
4.细菌培养:通过将骨髓样本分离出细菌并进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5.其他检查: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活检或超声检查。
请注意,以上仅为可能用于诊断骨髓炎的常见检查,并且具体的检查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而定,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骨髓炎怎么治疗最好
骨髓炎分为急性的炎症、慢性的炎症,急性炎症可使用抗生素,慢性炎症可进行手术配合抗生素治疗。
1.使用抗生素: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质破坏性炎症。急性骨髓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片等,两种抗生素可联合使用。此外,体温高于39.5℃可进行物理降温,例如冷敷,对于那些服用药物并大量出汗的人,应该注意是否有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和更换干净干燥的衣服和裤子,以避免感冒。
2.手术加抗生素:慢性的骨髓炎,可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手术清除病灶,就是把有病变的那一部分组织切除。并取病灶组织,做细菌性培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局部和全身使用,例如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硫酸阿卡米星注射液等。
骨髓炎,在日常有身体不适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耽误治疗,引起不良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