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属于炎症的一种,两者在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临床检查、治疗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建议患者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骨髓炎和炎症的区别
1、发病原因:骨髓炎是指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者淋巴途径,侵入骨膜、骨质、骨髓等部位,引起骨破坏性炎症。而炎症可能是由于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也可能与放射线等物理因素,或者外伤等导致;
2、主要症状:骨髓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而炎症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甚至疼痛剧烈等症状;
3、临床检查:骨髓炎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升高,而常规X线检查则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骨质增生、骨膜反应等。炎症患者则主要进行血液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一般呈现血沉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4、治疗方式:骨髓炎患者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等。而对于炎症患者,则需要遵医嘱根据致病菌选择药物,如病毒感染者可选用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抗病毒治疗,而对于细菌感染者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因此,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避免盲目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骨髓炎是怎么传播的
骨髓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局部感染、远处病灶传播、外伤或其他感染等,需要及时控制传染源,做好身体调理,避免骨髓炎反复发作。
1、局部感染
当伤口被细菌病毒感染,出现脓肿或炎症扩散时,细菌和病毒会通过血液进入骨髓,诱发骨髓炎。
2、远处病灶传播
远处病灶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源,比如出现泌尿系统疾病后可能会导致脊椎骨髓炎出现。
3、外伤或其他感染
受到外伤可能会直接感染骨髓炎,长期进行肾透析患者或出现葡萄球菌感染后也有可能会诱发骨髓炎。骨髓炎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出现后需要及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