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称为颌骨骨髓炎,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和慢性期临床表现。
颌骨骨髓炎的症状表现
1、急性期:全身表现有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颌周急性蜂窝织炎病;病源牙可有明显叩痛及伸长感;
2、慢性期: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状态。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颌骨骨髓炎的病因有哪些
颌骨骨髓炎多发于下颌骨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如牙部疾病、局部受损、血源性因素等)。
1、生理性原因:
下颌骨和上颌骨是组成构成口腔的一部分,下颌骨为牙齿提供着床点,提供下颌部位周围肌肉的附着点,参与颞下颌关节。该关节可以辅助完成吃饭咀嚼功能、语言表达功能、打喷嚏功能等。但下颌骨骨质致密,周围有致密的筋膜和强大的肌肉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使颌骨骨髓炎多发于下颌骨。
2、病理性原因:
(1)牙部疾病: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部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下颌骨出现感染,从而引发局部炎症。
(2)局部受损:
如果下颌骨遭到损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也会出现下颌骨骨髓炎的症状。
(3)血源性因素:
血源性颌骨骨髓炎常发生在新生儿群体中,新生儿年龄小,体质差,容易出现血液方面的疾病,从而引发下颌骨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