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代发 > seo基础 > 正文内容

不论互联网怎么发展,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实质不会变。Seoer都
2022-02-26 13:19

  


  不论互联网怎么发展,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实质不会变。Seoer都知道网站内容质量对搜索引擎排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真正懂得根据用户需求来做内容的Seoer却不多,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网站内容?我认为应该想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一、谁会浏览你的网站?


  假如你现在负责一个搬运机器人网站的SEO优化,浏览你网站的人会有哪些呢?我粗略的分为以下三类:


  1.有购买需求的人(项目负责人、采购人员、老板等)


  2.产品使用人员


  3.同行推广人员


  每一个流量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只有确定了谁会浏览我们的网站,然后了解他有哪些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出用户喜欢的内容。不知道如何研究用户需求可以看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SEOer、产品经理必懂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


  二、他需要什么信息?


  1.有购买需求的人


  这类用户要购买产品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


  (1)学习了解阶段


  一般小白用户在考虑购买之前,会先学习了解很多关于产品的信息,他们一般会使用信息型搜索来了解产品相关信息。如果要保证用户在搜索信息型关键词之后能找到你的网站,那么,你就要撰写相关的的文章,文章用客观的信息来做比较,要能突出你的优势,让用户觉得你的产品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2)产品信息浏览阶段


  有的用户可能对产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自己要买什么样的产品,但需要找到产品具体的品牌和型号。他们也会输入信息型关键词进行搜索,但这些产品的搜索会比较具体。比如在学习型阶段可能会搜索“机器人”,而在产品信息浏览阶段的用户会搜“AGV搬运机器人”。


  所以在你做内容规划的时候,必须保证有产品目录页面,而不仅是产品详情页。这样不管用户输入产品名或者具体的品牌和型号都能给你的网站带来流量。


  (3)购买阶段


  你的网站要抓住最有价值的用户是准备购买的人,也许他没有在你的网站了解过商品信息,如果你的网站能够吸引到他们,就有可能快速促成交易。


  当用户想要购买产品时,一般会输入非常具体的交易型关键词。例如,“XX品牌 潜伏型AGV搬运车”,这时候如果有合适的页面确保能被用户搜到,同时在页面中也要能打消用户疑虑,这样就能更好促成用户购买。


  当玩笑成为事实,让人感到的不是可笑,而是心酸,多少年轻人的职场悲剧,从渴望996开始。


  前段时间,网上突然冒出一个梗,叫“打工人”


  一开始这个梗只是出现于某音平台,但因为某些内在的含义,“打工人”迅速在网上流传,引起众多职场人员的热捧。


  诸多内涵语录也随之出现:


  “这么不努力,怎么做打工人啊你;


  我要悄悄打工,然后惊艳所有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打工才是。早安,打工人;


  只要我够努力,老板一定会过上他想要的生活。”


  在网上搜索可以得知:所谓的“打工人”,既打工仔,是无数上班族的自称。


  从一开始的“梗”到之后被无数职场人员转发,透其本质,是当代职场年轻人对自己工作现状的一种无奈倾诉。


  几年前,马云说:“996的工作制度是一种福报。”


  当时的人们不以为然,毕竟大家都已习惯了8小时工作制度,但时至今日,996已经成为无数公司普及的制度,某些公司甚至出现了715。


  谈起当代年轻人的职场心酸,大概是从渴望996工作制度开始。


  年轻人的职场,早已不是996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代餐产品,号称能让职场工作者在8秒内吃完一顿饭。


  而它的口号也让人记忆犹新:8秒一餐,毫无口感可言,吃得饱就行。


  在看到这种产品的那一刻,或许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比996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为了工作,连15分钟的用餐时间都节省了。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职场年轻人在点餐时倾向于无骨类食物,例如肉丸、鸡排之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大众的口味变了,而是为了节省吃饭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越快越好”。


  对于无数在职场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所谓的“味觉体验感”早已被抛弃,胃部的满足感是他们放下筷子的信号,剩下的只有精确到几秒的用餐时间。


  云计算时代,机器能准确计算出最合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人也开始沦为一个计算单位。


  发现了吗?


  从前几年网上络绎不绝抱怨996工作制度,到如今这种声音悄无声息,究其原因,是996早已成为过去式。


  此前,西贝餐饮创始人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996工作制度并不算啥,自家公司的工作制度可是715,每个星期上7天班,平均下来每天工作15个小时。


  该言论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在众多评论中,一位网友的留言让阿柒印象深刻,他说:


  “好歹人家敢说出来,现在多少公司明面上说996,事实上却远远不止,整天说996不好,但我倒是真的想回到996那个时候。”


  在996工作制度普及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玩出了新花样,诸如6811之类的上班时间屡见不鲜。


  从抗拒到怀念,当代年轻人的职场生活早已不是996,而是更长的工作时间,而面对这样的制度,他们却没有选择的余地。


  穷且怂,并认真的活着


  在高强度工作背后,沉默的年轻人们,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人疑惑:难道就不能辞职吗?


  想法很美好,但事实很遗憾:在这个每月薪水勉强保持生活的时代,辞职也就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而其后果可想而知。


  某招聘网站曾用一句话形容当代年轻人的职场人生:穷且怂,并认真的活着。


  很多年轻人没有积蓄,往往到了月底就是“月光族”,因为穷,导致他们对工作的“怂”,不管遭遇多大的磨难,他们都难以选择辞职。


  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这些都成了年轻人的牵挂,想辞职的时候,一想起这些事情,整个人的底气就去了9成。


  “人是矛盾的结合体”这句话,在年轻人们的职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他们在网上吐槽、抗议996以及007等工作制度,力争有合理的私人时间;


  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望有偿加班,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多赚点钱。


  说走就走的辞职很潇洒,但绝大部分人只能选择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并非所有人都有显赫的世家,丰厚的家底,这个世界,平凡人还是居多。


  但就是这群“受尽窝囊气”的职场年轻人,却拥有着比任何一代人都要认真的生活态度,他们会仔细规划自己的未来,事无巨细,都愿意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就像无数每天在网上互相问候早安的“打工人”,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仍然愿意抱团取暖,默默坚持。


  当代年轻人的“穷”和“怂”不应该成为被嘲笑的对象,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困境,面对日益艰难的职场环境,他们无比认真活着,光凭这点,就足以让人敬佩。


  该反思的不是他们


  社会上出现很多对年轻人的工作评价,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例如随意辞职、踩点上下班,不愿加班等等,但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年轻人会变成这样呢?


  坦白讲,70后乃至80后的人,很难理解90所面临的压力,在他们的眼里,年轻人的工作环境比他们当初要好得太多,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写东西,工作如此简单,怎么可能会感觉到累呢?


  鲁迅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每次看到某些企业在大肆批判年轻人的工作态度时,阿柒就忍不住想问:难道最应该反思的人,不是企业吗?


  任何事物在达到顶峰之后都会下滑,工作也不例外。


  多少企业只顾着让员工疯狂加班,却忽略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精神状态,精神极佳的8小时和昏昏欲睡的12小时,工作效率相差甚远,有时候12个小时都无法完成的工作,却能在8小时内轻松完成,究其原因,是人的一个精神状态问题。


  长时间的加班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因为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一味追求工作时长,却忽略了工作效率,这并非年轻人们不努力,而是工作制度有问题,所以最该反思的应该是企业。


  “过度“压榨”年轻人的生活空间,真的能让其发挥工作价值吗?”


  一切事实都在证明:这是错误的。


  “打工人”梗火遍全网,这不仅是无数职场人员的无声倾诉,更是在为某些企业敲响警钟。